一、系部基本情况
1.开设专业。药学系成立于2011年4月,现开设药学和中药两个专业,其前身为武威卫生学校的药剂专业。药学专业于2011年9月招生,中药专业于2013年9月招生。药学专业主要培养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设计、合成、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制剂与剂型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药房调制剂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药专业主要培养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流通领域从事中药质量检验、炮制、制剂、管理、开发、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中药或相关产品市场调查、药品临床推广、中成药生产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师资队伍结构。药学系有药理药化、药剂、中药等专业教研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10名,校内兼课教师1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校外兼课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6名,执业药师5人,工程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双师素质教师6名。
3.实验实训条件。药学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建有药学专业实训室、药理生理实验室、药剂实训室、药用植物标本室和中药真伪鉴定室等。药剂实训室配备有单冲压片机、小型胶囊填充剂、小型制粒机、包衣机、超微粉碎机、均浆机、可倾式浓缩锅、V型混合机、栓剂模具等制剂设备。药学专业实训室配备有智能溶出度测定仪、智能硬度仪、脆碎度测定仪、智能崩解仪、显微熔点测定仪、阿贝折光仪、pH计、古柴法测砷装置、韦氏比重称、旋光仪、高速离心机、马弗炉、抽滤循环水真空泵恒温鼓风干燥箱等。药用植物标本室全草标本3750份,浸制标本65份,盒装标本200份。中药真伪鉴定室有全草标本673份、树脂标本14份、动物标本1份、矿物标本8份、藻菌标本90份、其他标本15份。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套齐全,数量充足,可以满足该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4.招生情况。药学系2013年招生人数药学专业为118人,中药专业为53人。现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58人,其中药学专业学生305人。药学专业学生报到率为89%,中药专业学生报到率为77%。药学和中药专业招生对象都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三职生,2013年招生学生中三职生占25%,文科生占45%。其中三职生和文科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部分专业课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时较为吃力。
二、办学定位
1.办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带就业”
2.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职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方向课+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以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药学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有地域特色的中药专业,切实增强科学研究对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3.管理体制创新
药学系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教师薪酬分配、学期考核及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机制;建立健全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建立健全公开、公平、择优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目标明确、组织精干、方法科学、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从而促进系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人才培养基本条件改善情况
1.教学条件
2013年学院新建4号教学楼和综合实训楼。药学系全体师生全部搬入4号教学楼,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新建的综合实训楼中建有我系药学专业实训室、药理生理实验室、药剂实训室、药用植物标本室和中药真伪鉴定室四个专业实验室,并同时配备了价值3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使我系实验条件基本满足该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2.生活条件
学院新建8、9号学生公寓楼和2号学生食堂,使我系学生住宿和就餐条件明显改善。
3.育人环境
略
四、校企合作
药学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与武威市人民医院、凉州医院、武威市中医院、凉州区中医院、武威肿瘤医院、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武威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医院、泰康制药、德生堂医药连锁销售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接受我系药学和中药专业学生实习。
五、专业建设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中“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的医疗卫生工程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关于支持陇南、定西建设规范化优质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为契机,为基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单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药学产业支撑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专业改革,对接产业,服务社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药学专业。以药学专业为引领,带动中药、中约鉴定与质量检测等专业协同发展。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群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共享,礼会服务功能互补。专业群内各专业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工学结合平台,共享实践基地和师资,增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具体目标
1.建成以药学专业为引领,带动中药、中约鉴定与质量检测等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内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改造建设11所县级医院、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70个村卫生室,加强妇幼保健设施建设;支持陇南、定西建设规范化优质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经深入调研人才需求状况,以药学专业为引领,带动中药、中约鉴定与质量检测等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建设,强化专业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医药产业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2.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习企业合作,开发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单元教学程序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模式改革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山发点,依靠国家家、政府、合作企业、学院的支持,完善专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通过师德教育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队队。
4.建立药学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以探索深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引企入校,校企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相关专业的核心岗位的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企业专家要参与教学和管理,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接轨。
5.建成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实训基地。扩建并新建校内实训基地,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为模板,结合岗位群和工作过程来建设,新建药学实训室和药物分析实验室。
6.建设覆盖整个专业群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积极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根据专业特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面向我系各专业毕业生和各乡镇卫生院、各县区医院及药店的药学工作人员进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培训。
六、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队伍状况
药学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0名,校内兼课教师1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校外兼课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6名,执业药师5人,工程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双师素质教师6名。师资队伍结构见表l,下表提示本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以下特点:
1.“双师结构”:校内专任教师中有执业药师4人,执业医师2人;外聘教师中执业药师5人,执业医师2人。均有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和教学工作经历,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高,操作技能强,科研力量强。
2.校内专任教师中副教授职称6人,讲师2人,助教3人,高中初级相结合且整体结构层次较高。
3.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药学、医学、化学等专业,学缘结构优秀。
4.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结构合理。
5.学历结构合理,硕士研究生占27%,本科占73%。
表1—药学系师资队伍结构
结构 |
人数(人) |
结构(%) |
|||
|
校内 |
外聘 |
校内 |
外聘 |
|
双师结构 |
双师 |
6 |
0 |
55 |
0 |
非双师 |
5 |
10 |
45 |
100 |
|
职称结构 |
高级 |
6 |
6 |
55 |
60 |
中级 |
2 |
2 |
18 |
20 |
|
初级 |
3 |
2 |
27 |
20 |
|
学历结构 |
研究生 |
3 |
2 |
27 |
20 |
本科 |
8 |
7 |
73 |
70 |
|
其他 |
0 |
1 |
0 |
10 |
|
年龄结构(岁) |
>45 |
3 |
3 |
27 |
30 |
35-45 |
3 |
5 |
27 |
50 |
|
<35 |
5 |
2 |
46 |
20 |
|
学缘结构 |
分别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兰州大学)药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甘肃中医学院药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贵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西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植物学专业等。 |
(二)教师培训进修
学院领导及系部非常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类短、长期培训。如选派药学系主任蔡柱山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习;选派辅导员徐玉山参加第三十四期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安排部分专业实训教师赴泰康制药公司、武威市药检所、德生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培训等。
七、毕业生就业状况、社会满意度分析
尚无毕业生,略
八、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一)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及系部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板件检查、才培养质量监控建设领导小组每月自查等途径,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和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机制。
(二)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我院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药学系成立药学与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建设领导小组。由药学系主任蔡柱山任组长,药学系副教授徐德良、邱玉美任副组长,负责完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和监控体系,全面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2.人员保障
药学系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鼓励在职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引进行业骨干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提高外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九、典型案列
案列1——校企合作颇显成效
——教学模块进行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社会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药学应用性人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一个企校双赢的模式。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药学系在校企合作之路上积极努力,先后与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德生堂医药连锁销售有限公司、武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武威市各大医院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药学系根据教学计划,将部分教学模块安排在药厂、医药连锁店、药检所和医院药房,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上岗操作。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从业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处事能力及社交沟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学生、企业和学院的一致好评。
图片1-药学专业学生在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 图片2-药学专业学生在德生堂医药连锁销售有司见习 参观学习
图片3 药学专业学生在武威市医院中药房实训 图片4-药学专业学生在武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实习
十、存在问题与建议
1.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药学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和实验用品数量跟不上逐年增长的学生人数,中药专业实训室建设尚未开始;教学经费中没有学生技能竞赛、短期校外实训等预算;教师津贴中无实验室管理预算。
2.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院校在联系校企合作时不受重视,在无政府引导协助下困难很大。高职学生在联系见习和实习时也受身份歧视,愿意接受高职学生实习的单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