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4日 点击数:1,687 字号:【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学院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与办学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本着学院的办学宗旨,依据特色、可行、超前的原则,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定《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现有专业概况
学院现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投资与理财、金融与证券、市场营销、烹饪工艺与营养、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学前教育,涉及七大类15个二类共计31个专业,实际招生专业28个。
(二)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
部分专业与省、市区域主导产业结合不够紧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交叉专业发展不够快,没有形成较大跨度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专业群的优势还不够明显。
2.专业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
学院目前尚无省级及以上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3.专业师资需加大培养力度
目前学院优秀的、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带头人数量较少,人才梯队不尽合理。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
4.专业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缺少高水平科研项目,特别是对地方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数量偏少,特别是高水平学术论文少;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
5.缺乏支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高层次研究基地
目前学院还没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缺乏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承担高水平项目、出一流成果的研究设施和研究基地。
(三)面临的形势
21世纪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各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生源和人才争夺战,质量工程建设迅速推进,没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很难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为迎接新的挑战,实现学院建设与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专业建设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理念,真正把专业建设当作学院的头等大事来抓,举全院之力,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学院的专业竞争力和学院整体竞争实力。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对接、总体实力居甘肃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
(二)坚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五位一体”,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当前与未来、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院“十二五”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更加完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专业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龙头,是学院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的体现。学院将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建立以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专业设置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持专业结构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专业建设要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实训场所等基础条件,体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可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学院自身资源和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彰显优势特色原则。
专业建设要集中体现学院特色,应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立足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布局。
四、专业建设目标
学院“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目标是:
(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26个新专业,使专业设置覆盖十大类25个二类,专业总数达到57个,形成以工科为主体,文、经、农、新能源和医药卫生为辅助的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分年度实施为:2011年开设农村电气化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设施农业技术5个专业。同时,积极争取增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信息管理5个医药卫生类专业;2012年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眼视光技术4个专业;2013年开设种子生产与经营、工程造价、导游和康复治疗技术4个专业;2014年开设数据通信与网络系统、表演艺术、嵌入式系统工程和口腔医学技术4个专业;2015年开设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4个专业。
(二)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在继续做好18个在建院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各系至少建成2个以上的重点专业,重点专业在校生人数不低于300人,就业率不低于90%。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的科学全面发展。
(三)依据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到2015年建成六个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由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组成;二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群,由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农村电气化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等专业组成;三是旅游管理专业群,由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音乐表演、导游等专业组成;四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群,由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专业组成;五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由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组成;六是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的相关医学类专业群,由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组成。
(四)在现有6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力争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训室和8个院级重点实训室。投入4470万元新建44个实训室,使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量达到106个;在现有6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成30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总数达到99个。
(五)培养校级教学名师10人,专业带头人达到50名,骨干教师达到100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达到90%以上。
五、专业建设主要措施
2011-2015期间,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都要围绕专业建设目标进行;要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确保专业建设经费逐年递增;要建立专业建设的检查与评价制度,并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把学院的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各系(部)建立系级专业建设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逐步使专业课程内容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为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院建立和健全配套措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各专业要根据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需要,吸收行业、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聘用、顶岗实习等方面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深入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学院按照一个提升(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两个引进(引进高学历专业带头人、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三项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师德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增大聘请行业、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结构优化、适应性强、富有活力且相对稳定的高职教师队伍。
(四)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各专业要以“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娴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争取到2015年建成2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40门院级精品课程,形成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递进发展的局面。
(五)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逐步建成一批“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实训室,使校内实训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到2015年,建成9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8个院级重点实验实训室,1个省级重点实训室。
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使每个专业建立相对稳定的2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引进利用企业资本和先进设备,实现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吸引企业产品由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加工,积极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研发新产品,主动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师能力的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嬴。
(六)突出高职特色,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学院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力争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准接轨。专业教材建设要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专业教材。
(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重大的专业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问题上有重大突破,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doc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