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建筑工程技术-钢筋与混凝土技术09-12
- 建筑工程技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09-12
-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06-08
- 智慧校园,“智慧”在哪些方面?12-20
- 建筑工程技术-钢结构技术09-25
滨州职业学院:深耕内涵,打造地方高职跨越发展新标杆
深耕内涵,打造地方高职跨越发展新标杆
滨州职业学院以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己任,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深耕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新标杆。
重点突破,强化办学基础能力
完善多主体办学格局。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办学模式,建设中兴学院、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牵头成立国际护理教育集团。推动二级学院人权自主、财权自主和事权自主,实现二级学院从教学主体到办学主体的转变。
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各重点建设专业有企业兼职经历的教师不少于40%。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每年选派20%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院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完善“一中心两平台四支撑系统”智能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目前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达到80%。
深耕内涵,强化人才培养能力
构建“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调整机制。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传统工科专业“智能”含量及管理服务类专业“新职业”形态,增设高档数控机床、老年护理等专业方向,开发云计算技术等新兴专业,促进专业向“中国智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转型。对接滨州市重点发展的高端铝产业、汽车轮毂及轻量化材料等高端产业、港航交通及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护理、机电一体化、航海技术等专业群。
构建“厚基强技、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等组成平台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第二课堂等组成岗位能力模块。完善“能力进阶+实习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职业通用能力实训、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通识教育+综合实践”素质教育体系,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养成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纵横联动”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实现“五纵五横一平台”网络化覆盖、“8字形”纵横联动、“机制与文化”双引擎助推的常态化自主诊改工作机制,履行教育质量保证主体责任。
构建“崇德尚能,责承天下”的大学育人文化。实施物质文化提升工程、精神文化培育工程、行为文化养成工程、品牌文化凝练工程,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文化特色创建活动,打造与专业建设契合度高、与历史文化接续性好、与地域文化融合性强的校园文化品牌。围绕黄河三角洲文化元素,融合孙子文化、忧乐文化、革命老区文化、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传承中心。
服务区域,强化支撑发展能力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引领区域科技创新。把开展应用类技术开发研究作为主要科研方向,把科技服务的重点放在为地方经济服务和解决行业、企业共性技术问题上。建设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融合的科研平台,组建棉花育种、油莎豆综合开发等“师企生”一体的科研团队,打造具有鲜明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公共实训中心。
拓展技术技能培训,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服务魏桥创业、华润纺织等龙头企业,送教进企、引训入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开展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教育培训。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开展低收入人群、转岗人员、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公益性的继续教育,服务精准扶贫。
建设大学科技园,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滨州高新区“滨州众创园”和滨州经济开发区“众创空间”合作,创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40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园集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教师科技研发、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于一体,建设知识产权学院、众创空间和孵化中心,组织师生开展科技创新、初始创业。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推进科研仪器设备、企业注册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孵化与投资服务的资源共享,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地方企业“走出去”。围绕装备制造、纺织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战略,与区域重点企业开展合作,紧贴企业海外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优化课程内容,引进、开展有关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适应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合作共建柬埔寨海事学院,按照中国标准开发适应柬埔寨的教学标准与内容。
(作者石忠,系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院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激发活力,引领航空职教创新发展[ 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