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03-15
- 04-26
- 12-27
- 12-05
- 03-24
周玉泉:基于“诊改”理念的本科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摘要:以“诊改”为视角,分析了“诊改”理念对本科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目标和质量目标清、质量标准明、监控组织精、监督手段新的具体建设思路。
关键词:“诊改”理念;本科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政策与措施,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通知,同意第二批6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南工)作为全国首家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南工经过三年多的“诊改”实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诊改”理念和现代质量意识不断深化,学校的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持续提升。在通过了“全国诊改委”的“诊改”复核的前提下,如何以本科职业教育试点为契机,总结和反思前期工作,使“诊改”工作在今后本科职业教育试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本科职业院校质量监控部门应当研究和反思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一)“诊改”理念的基本内容
随着“诊改”工作的深入推进,“诊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诊改”的基本属性和“55821”(5纵5横、8字螺旋、2个引擎和1个平台)的基本框架也得到普遍认可,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两链打造,螺旋运行,引擎驱动和平台支撑”。
1.两链打造
“两链”是指目标链和标准链。目标是“诊改”工作的逻辑起点,目标链是依据各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由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各部门工作目标、专业发展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象表现。标准链是依据目标链,由学校管理服务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构成的内容关联、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
2.螺旋运行
“8字螺旋”是“诊改”实施运行的重要工具,不同主体的质量改进螺旋应有不同的内涵,而且集中体现在目标和标准的不同上。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要坚持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即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目标与现状之间差距的挖掘上,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开展工作。
3.引擎驱动
“引擎驱动”是指“诊改”运行的“机制引擎”和“文化引擎”。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必须建立与“诊改”方案实施相配套的运行管理机制和质量文化,这是推动“诊改”持续运行的“引擎”。通过“诊改”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引导学校各级办学主体真正把“事事有人管,全程有人管,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全面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4.平台支撑
“诊改”工作的成效和深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的水平。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判断发展变化趋势、寻找影响因素,才能及时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统计信息;只有充分运用智能平台,构建起决策支持系统,深化学校在人、财、物、教学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和谐管理,形成内部质量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撑自动化体系,才能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效决策、精细管理、精准控制和精心服务。
综上所述,“诊改”工作推进的关键是要明确和落实各个层面的主体责任,以自我诊改为主,主要体现在自我制定目标、标准、制度以及自我诊断和改进。
(二)“诊改”理念对本科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需要有切实有效的抓手。实践证明,“诊改”理念和手段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质量文化建设和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融入“诊改”理念,就是在各级各类建设规划、实施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的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融入规划和计划,避免“诊改”与学校日常管理的“两张皮”现象;要将“诊改”理念和质量文化融入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常态化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方式,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诊改”联动机制。
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的特点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既不是普通本科院校建设的简易翻版,也不是高职院校建设的简单升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为先导,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新形势下适应和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的特点,深刻领会“职教20条”等上级政策文件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继承、改进和创新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针对本校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推进。
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以保证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运用控制理论与系统方法,建立和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协同联动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详情如图1、图2所示。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应用“诊改”理念,运用SWOT法、“8字螺旋”等方法,通过对标找差设定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目标和标准,确定改进方向,落实工作任务。基于以上原则,南工构建了有自身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图1
图2
(一)质量目标清
南工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制定上提出了“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的“特色育人”培养理念,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能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金铁美强创”品格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南工围绕起导向和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形成清晰明确的目标链,从而使质量目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质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各部门、各级人员明确了自己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层层展开以后,各级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学校发展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质量标准明
“职教20条”第五条明确提出要“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本科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就是要依据目标体系,抓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质量标准,形成标准链,使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都能做到“有标可依、有尺可量”。
质量目标和标准制定以后,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质量责任是否得到落实。落实责任需要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各院部的质量责任与目标,并以文件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由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质控处)负责检查与监督,并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
(三)监控组织精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因此,强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是本科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抓手。
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就需要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督导机制,健全质量监控组织机构,运用诊改理念中“8字螺旋”运行方式,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闭合循环。在明确了目标和标准之后,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对过程的监测调控上。同时,以质量改进的“8字螺旋”运行方式来保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对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到质量保证主体部门,并责成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整改,由质控处协同相关部门联动跟踪。
(四)监督手段新
近年来南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上发生了很多变化,联办本科、“3+2”模式、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招收留学生、本科职业教育等新的办学模式和层次不断出现,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新的形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质量监控部门全面、及时了解各类办学模式的教学状况和特点,研究制定出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学分层分类评价与考核标准。新标准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标准,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南工从2011年起由教师团队自主研发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平台,进行教师教学过程的连续观测,积累了连续九年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通过校内质控平台,南工实现了网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督导评教和部门考核小组评教等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经过不断升级完善,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网络化和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精细化动态管理作用,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南工要以“诊改”复核工作为契机,总结和反思前期工作,谋划如何以“诊改”工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办学综合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质量监控部门也要努力创建“南工特色、国内一流”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学校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作者:周玉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
来源:《江苏高职教育》2020年第3期6-10页
- 上一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国家公布非法期刊目录(多批次)| 附假刊鉴别方式[ 02-27 ]
- 下一篇:教育部:深度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05-19 ]